就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的排名來看,民國41年占第5位,51年占第2位子,61年占第1位,此後連續10年高居首位,目前僅次於癌症站第二位。
中風使人體喪失許多可貴的功能,然而臺灣地區的中風病人卻連年不斷地增加,根據資料顯示,臺灣每年約有一萬人因中風死亡 。
所謂『腦中風』它是一種廣泛漸進式的疾病,"廣泛"的定義是指:通常不是只有一條血管不好而已;腦血管不好的問題連帶伴隨著心臟血管或四肢血管也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有問題;另外"漸進式"的定義是指:血管性的疾病不是一下子突然發生而是日積月累的,當你合併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的病徵時,血管內膜就會產生皺折,皺折之後我們的脂肪就會開始囤積至內膜,血管沉積物越來多,位把血管阻塞,我們稱之為『粥狀硬化』。從橫切面來看,當這個粥狀硬化血管越來越厚的時候,表面內膜會破掉時,血栓會開始沾上去,當血栓出現時,這條血管的血流有可能就會被堵住了,因此我們在面對中風的處理時,在疾病的漸進及可預防前,必須做好中風的風險管理與評估,以期降低中風的發生機率。
有甚麼因素容易造成血管性疾病?甚麼樣的情況容易造成腦中風?
首先我們來探究它的危險因數有:
1. 高齡、男性:男性比女性容易罹患腦中風
2.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
3. 頸動脈狹窄
4. 暫時性腦中風
5. 抽煙、喝酒
6. 過於肥胖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血三高,也就是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這是一般中風病人最重要且最常伴隨的疾病。
中風患者約有三成的人有糖尿病,有七成的人有高血壓,有二成一的病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的病患會比一般人多三倍的機會罹患腦中風,有高血脂的病人會比一般人多三倍的機率的得到腦中風』,這就是333危險法則。
篩選出高危險的患者,並及早去做預防及控制市我們積極努力的目標。臨床上往往發現很多中風病人是隱性的,是沒有症狀的,但腦血管已經相當程度的狹窄硬化了。這猶如走鋼索一般,稍一不慎,人生可能因此由彩色轉黑白。腦血管的保護應該是全面性的,但也要因人而異量身訂做,才能篩選出自己的危險因子,及早的預防與準備,大幅降低中鋒或二次中風的發生機率,減少個人及社會的負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