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洲人又開始流行「定餐飲食」。依序在用餐前先喝杯水,再喝一碗湯(多為菜湯),後才開始細嚼慢嚥的用餐。
這種飲食法其實早已流傳千年(吃西餐的順序即為如此),日本人雖然也習慣這種「定餐」方法,但因飲食速度較快,味素、醬油和醃漬物吃得過多,以致罹患胃、肝疾病的人仍然很多。
正確的進食方式和順序,餐前先喝一大杯白開水,再把飯後才喝湯的傳統習慣,調換在進餐前先喝完,然後再吃主飯菜和飯後水果。只要把方式順序調換一下,便自然而然不會狼吞虎嚥,也不會吃過量,而且能充分補充水分和產生消化的潤滑作用。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您不可不知的發燒處理原則(下)
藥物治療與注意事項2.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2)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異丁苯乙酸(ibuprofen)為此類藥品最常使用於退燒之用,可單獨或與acetaminophen併用於難以控制之高燒。成人劑量為每六至八小時口服200~800毫克(mg),每日最大劑量為3.2克。兒童劑量依照體重計算,為每六至八小時口服每公斤5~10毫克(mg),最大劑量為每日每公斤40毫克(mg)或每日總量2.4克。Diclofenac國內常用的劑型為塞劑,此藥在兒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尚未被確認,所以不建議優先使用於兒童退燒。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則較少做為退燒使用,尤其衛生署於2008年公告ketorolac之仿單加註「不可用於退燒」之警語。
發燒時的自我照護病人在發燒的自我照護上應注意體溫的量測方式是否正確,以相同的測量部位比較溫度的高低才能了解體溫的變化。於發燒期間除非必要不宜過度積極量測體溫,否則易造成發燒恐懼症(fever phobia) 。通常一天測量體溫二到三次,每天一次觀察其他相關症狀便可。發燒時病人應穿著輕便,避免厚重的毛毯覆蓋影響散熱,因退燒時人體需藉由流汗而造成水份流失,此時需注意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以避免脫水。除非病人限水,發燒兒童應每小時增加至少30~50毫升的水分攝取,成人則為每小時增加50~100毫升。若使用退燒藥超過三天仍未退燒應尋求醫療協助。
參考資料1. Covington TR, Borgsdorf LR, Oksas RM , et al, ed. Patient Drug Facts. 4th. St. Louis, MO:Facts & Comparisons. 2004:90-1072. 藥你健康II. 行政院衛生署. 2006:8, 71.3. Michael D. Randall, Karen E. Neil, ed. Disease Management:a Guide to Clinical Pharmacology, 2nd. Pharmaceutical Press; 2009:3364. Fever of Unknown Origin:Acute. In:Diseasedex of MicroMedex:2010 5. Patient Information:Fever in Children. In:UpToDate. 20106. Takiya L. Fever.In:Berardi RR, Kroon LA, McDermott JH, et al, ed. Handbook of Nonprescription Drugs. 15th. Washington:the Americ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2004:603-9, 647. 7. 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衛教/兒童發燒問答集. http://www.pediatr.org.tw/people/edu_info.asp?id=1. Accessed April 12, 20108. Lacy CF, Armstrong LL, Goldman MP, et al, ed. Drug Information Handbook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names index. Hudson, Ohio :Lexi-Comp Inc. 2003-2005. (全文完)(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資料來源:藥師週刊
參考資料1. Covington TR, Borgsdorf LR, Oksas RM , et al, ed. Patient Drug Facts. 4th. St. Louis, MO:Facts & Comparisons. 2004:90-1072. 藥你健康II. 行政院衛生署. 2006:8, 71.3. Michael D. Randall, Karen E. Neil, ed. Disease Management:a Guide to Clinical Pharmacology, 2nd. Pharmaceutical Press; 2009:3364. Fever of Unknown Origin:Acute. In:Diseasedex of MicroMedex:2010 5. Patient Information:Fever in Children. In:UpToDate. 20106. Takiya L. Fever.In:Berardi RR, Kroon LA, McDermott JH, et al, ed. Handbook of Nonprescription Drugs. 15th. Washington:the Americ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2004:603-9, 647. 7. 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衛教/兒童發燒問答集. http://www.pediatr.org.tw/people/edu_info.asp?id=1. Accessed April 12, 20108. Lacy CF, Armstrong LL, Goldman MP, et al, ed. Drug Information Handbook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names index. Hudson, Ohio :Lexi-Comp Inc. 2003-2005. (全文完)(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資料來源:藥師週刊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您不可不知的發燒處理原則(中)
發燒之處置
發燒是疾病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症狀。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治療發燒應先了解造成發燒的原因,然後對於病因給予治療,而不是僅使體溫下降就好。例如,因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抗生素才是主要的治療藥物。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如果體溫並未太高也沒有引起特殊不舒服的時候,並不需要積極退燒,尤其當體溫還沒超過39℃以上的時候。所以除非當兒童併有心、肺、中樞神經等疾病或曾有熱痙攣之病史,若兒童體溫小於38.9℃且活動力仍然正常時,並不需要積極給予退燒治療。
非藥物治療
冰水浴與酒精擦澡不應做為退燒的方法。後者因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且兒童可能經皮膚或肺部吸入酒精而中毒。溫水擦澡降低體溫的效果有限,可併用退燒藥治療。
藥物治療與注意事項退燒藥主要分為兩類: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製劑(液劑或錠劑),如果有嚴重嘔吐、小孩拒絕吃藥等情形時,才考慮使用肛門塞劑。肛門塞劑使用前應去除外包裝,若僅需半顆栓劑時,應縱切,避免栓劑前後之藥用成分不均。
1. 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paracetamol)Acetaminophen之耐受性佳,為一線退燒藥,亦可止痛。無抗風濕與消炎作用,不具抑制血小板功能,亦不造成腸胃刺激。成人劑量為每四至六小時口服650~1000毫克(mg)。嬰幼兒或兒童則依照體重計算劑量,為口服或栓劑,每四至六小時每公斤10~15毫克(mg)。建議劑量下極少有副作用,但超過每日最大劑量容易造成對肝臟傷害。3至6歲之幼童每日最大劑量為720毫克(mg),6至12歲之兒童每日最大劑量為2.6克(g),成人每日最大劑量則為4克(g),若為慢性飲酒成癮之病人則每天不應服用超過2克。服用此藥物的期間應避免飲酒。如有噁心、嘔吐、困倦、意識不輕或皮膚眼睛呈現黃色等,則可能為過量或中毒的跡象,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懷孕病人可使用乙醯氨基酚作為短期退燒藥物。2.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此類藥物皆具有退燒、止痛與消炎作用,包含阿斯匹靈與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為避免副作用增加之風險,應避免同時使用兩種以上之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若服用時腸胃不適,可與食物、牛奶或制酸劑併服。若發生尿液減少或四肢腫脹之症狀,則應立即停止服用。長期使用此類藥物可能會導致腸胃道出血、潰瘍甚或穿孔,因此若有黑便、血便或吐血的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1)阿斯匹靈(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pirin因有抑制血小板功能,若需接受手術,應於手術前一星期停止服用。懷孕期間應避免服用aspirin,尤其是妊娠第三期,否則易造成遲產或分娩時間拉長。小於18歲罹患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之兒童與青少年不建議使用aspirin或含水楊酸類製劑退燒,以避免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 。雷氏症候群好發於幼兒,會出現嘔吐、昏迷、抽搐、肝臟脂肪變性、腦部水腫等症狀,死亡率高。因此除非病人因川崎病、風濕熱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才使用阿斯匹靈以抑制不正常發炎。當作退燒藥的建議劑量為成人每天口服四至六次,每次325~625毫克(mg)。 (待續)(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發燒是疾病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症狀。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治療發燒應先了解造成發燒的原因,然後對於病因給予治療,而不是僅使體溫下降就好。例如,因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抗生素才是主要的治療藥物。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如果體溫並未太高也沒有引起特殊不舒服的時候,並不需要積極退燒,尤其當體溫還沒超過39℃以上的時候。所以除非當兒童併有心、肺、中樞神經等疾病或曾有熱痙攣之病史,若兒童體溫小於38.9℃且活動力仍然正常時,並不需要積極給予退燒治療。
非藥物治療
冰水浴與酒精擦澡不應做為退燒的方法。後者因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收縮,且兒童可能經皮膚或肺部吸入酒精而中毒。溫水擦澡降低體溫的效果有限,可併用退燒藥治療。
藥物治療與注意事項退燒藥主要分為兩類: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製劑(液劑或錠劑),如果有嚴重嘔吐、小孩拒絕吃藥等情形時,才考慮使用肛門塞劑。肛門塞劑使用前應去除外包裝,若僅需半顆栓劑時,應縱切,避免栓劑前後之藥用成分不均。
1. 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paracetamol)Acetaminophen之耐受性佳,為一線退燒藥,亦可止痛。無抗風濕與消炎作用,不具抑制血小板功能,亦不造成腸胃刺激。成人劑量為每四至六小時口服650~1000毫克(mg)。嬰幼兒或兒童則依照體重計算劑量,為口服或栓劑,每四至六小時每公斤10~15毫克(mg)。建議劑量下極少有副作用,但超過每日最大劑量容易造成對肝臟傷害。3至6歲之幼童每日最大劑量為720毫克(mg),6至12歲之兒童每日最大劑量為2.6克(g),成人每日最大劑量則為4克(g),若為慢性飲酒成癮之病人則每天不應服用超過2克。服用此藥物的期間應避免飲酒。如有噁心、嘔吐、困倦、意識不輕或皮膚眼睛呈現黃色等,則可能為過量或中毒的跡象,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懷孕病人可使用乙醯氨基酚作為短期退燒藥物。2.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此類藥物皆具有退燒、止痛與消炎作用,包含阿斯匹靈與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為避免副作用增加之風險,應避免同時使用兩種以上之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若服用時腸胃不適,可與食物、牛奶或制酸劑併服。若發生尿液減少或四肢腫脹之症狀,則應立即停止服用。長期使用此類藥物可能會導致腸胃道出血、潰瘍甚或穿孔,因此若有黑便、血便或吐血的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1)阿斯匹靈(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pirin因有抑制血小板功能,若需接受手術,應於手術前一星期停止服用。懷孕期間應避免服用aspirin,尤其是妊娠第三期,否則易造成遲產或分娩時間拉長。小於18歲罹患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之兒童與青少年不建議使用aspirin或含水楊酸類製劑退燒,以避免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 。雷氏症候群好發於幼兒,會出現嘔吐、昏迷、抽搐、肝臟脂肪變性、腦部水腫等症狀,死亡率高。因此除非病人因川崎病、風濕熱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才使用阿斯匹靈以抑制不正常發炎。當作退燒藥的建議劑量為成人每天口服四至六次,每次325~625毫克(mg)。 (待續)(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