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溫暖潮濕的台灣,隨著夏季的到來,是足癬也就是俗稱的香港腳的好發地區。足癬容易反覆發生的問題深深困擾著許多人,也因此民眾十分勇於去嘗試坊間流傳專治足癬的一些偏方。不正確的治療方式不僅徒勞無功,延誤救醫的結果更經常使足癬的問題更加惡化甚至引發細菌感染。如果民眾對足癬有正確的認識,相信治療的效果必能事半功倍。
足癬是如何形成的呢?
足癬的起因是黴菌侵入皮膚表皮層,造成足部的感染。主要引起的病原菌包括紅色毛髮癬菌(T.rubrum),鬚瘡毛髮癬菌(T.mentagrophytes)等。
其侵犯的範圍包括腳趾縫、腳趾頭、腳掌、腳跟、足緣,乃至足背皆可能發生。
黴菌也可能侵犯身體其他各處,引發甲癬、手癬、股癬、及體癬等等。
黴菌喜歡生活在溫暖潮濕的環境。因此在台灣雖然四季皆可能發生足癬,但夏季容易惡化。也因此,天生腳汗多的人,或是每天需要長時間穿著密不透風鞋子、或不吸汗的襪子的人,就十分容易招來黴菌在足部滋生了。
足癬的傳染的途徑為接觸傳染,也因此經常透過與他人共用拖鞋、毛巾、鞋子、襪子,或是直接接觸足癬患者赤腳走過的地板或濕滑的浴室地板、公共游泳池地板等方式傳播。
此外,免疫力較差的病患,像是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孕婦、服用類固醇藥物、愛滋病患者等等,也較為容易感染足癬。
足癬的臨床症狀為何?
香港腳不一定會癢,依其症狀部位可大略分為四型:
1. 趾縫型:病患趾縫(第四、五趾間居多)可見到皮膚濕潤、糜爛、脫屑及裂開,此型常會有癢感。
2. 厚皮角化型:腳底和腳掌側面有乾燥,角質增厚和脫皮現象, 部分的患者會有癢感,但也有一部分沒有任何不適,這類患者容易傳播病原菌而不自覺。若常用手去摳抓皮屑,容易合併手部和指甲的黴菌感染。
3. 水泡型:足底會形成許多小水泡或膿皰,容易合併劇癢及灼熱感。
4. 潰瘍感染型:出現迅速蔓延的水泡或膿皰,甚至形成淺淺的潰瘍,常伴有續發性細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丹毒、淋巴腺炎等。
如何診斷呢?
腳部的皮膚病不一定都是足癬,足癬由病史和視診大多可正確的診斷。但是需要仔細與一些其他腳部的疾病(如腳部濕疹、乾癬、接觸性皮膚炎…等作鑑別。有的汗皰疹和香港腳的症狀類似,很難辨別,必須刮取少量腳部表皮角質,以氫氧化鉀溶液在顯微鏡下檢測或是做黴菌培養,才能確定診斷。
足癬的治療
不同型態的足癬治療方式不盡相同。多數以外用藥膏為主,部分需加上口服抗黴菌藥治療。症狀輕者:多單獨使用外用藥膏治療。
無法根治的原因與對策
1.持續存在感染源~釜底抽薪:腳部多汗的人或是糖尿病患者。且家中有感染的人需要一起治療,才能避免乒乓感染。
2.治療時間不夠長~斬草要除根:足癬通常建議治療時間為1-6周不等,需視情況而定,如果是角質增厚型的香港腳或是合併有灰指甲的患者,則需要更長時間。
3.未經正確診斷~對症再下藥:長久不癒的香港腳一定要經醫師診斷,確定是否為香港腳,才能對症下藥。
實用的預防良策
1.盡所能保持足部清潔乾爽,能脫鞋就不穿涼鞋,能穿涼鞋 就不穿鞋,若是要穿鞋就要穿吸汗的鞋襪,而且不和別人 共用鞋襪。腳汗多的人穿鞋時可使用止汗劑改善潮濕的足部環境。
2.避免共用拖鞋或赤腳走在公共場所。
3.選擇透氣的鞋子、吸汗的棉質襪襪,且要清洗乾淨,已感 染者可用消毒水浸泡隔夜再洗。
資料來源:彰基院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