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認識豬流感

甚麼是豬流感?
豬流感原是一種於豬隻中感染的疾病,屬於A型流感病毒,常見病毒為H1N1、H1N2、H3N1與H3N2。美國疾管局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即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但台灣未曾有豬流感病例。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不多。

人類會感染豬流感嗎?
豬流感病毒通常不會感染人類,但可能豬隻感染豬流感後,與禽流感或人流感之病毒基因混合重組,人類可能在接觸感染的豬隻或身處受豬流感污染的環境之下感染豬流感後,由人傳人的方式引發流行,但目前對於豬流感傳染力的強度仍未確定。

流感傳染方式:
豬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有傳染性。

人類罹患豬流感會出現哪些徵狀?
豬流感症狀與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部分病例出現眼睛發紅、頭痛和流鼻涕等症狀。

如何確定是否感染豬流感?
以症狀研判無法判定是否感染豬流感,需採取檢體化驗始可確認。若您有相關旅遊史、接觸史及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

如何預防豬流感?
一般民眾: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手段、維持良好個人衛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戴口罩、並與遭感染者保持1公尺以上安全距離。具呼吸道症狀民眾:停止上班上課在家休息、戴口罩、咳嗽時用衛生紙遮口鼻並丟入垃圾桶、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之後要洗手、儘可能與別人距離保持1公尺以上。

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豬流感嗎?
目前只有豬專用的豬流感疫苗,而無人類使用的疫苗,人類流感疫苗對於豬流感是否能提供保護是未知的,目前WHO與相關專業機構尚在研議是否將季節性流感疫苗用於預防豬流感,但是流感疫苗仍然是目前預防季節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豬流感有沒有治療藥物
目前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可用於治療豬流感,但使用藥物前仍應由醫師評估。

豬流感致死率為多少?
由於豬流感在美、墨兩國的致死率大不同,墨國疫情遠比美國嚴重(墨西哥致死率約6.0%-7.0%),WHO衛生專家仍在持續觀察,目前仍將全球流感警戒等級維持在第三級,視狀況決定是否提升至第四級。

吃豬肉會感染豬流感嗎?
不會。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只要是經過妥善處理與烹調的豬肉,食用上並無安全疑慮。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新型豬流感病毒及一般流感病毒簡介

●屬於A型H1N1流感病毒。
●新流感病毒帶的DNA屬於禽類、豬與人類病毒所特有,包括歐亞豬病毒的成分。
●流感病毒會持續突變,也能在基因重組過程中交換DNA。大多數動物會得流感,但病毒很少從某個物種傳給另一個物種。
●從2005年12月至2009年2月間,已有12件人類感染豬流感的病例被證實,除1人外,其餘均曾接觸到豬。
●新型流感開始感染人及取得人傳人的能力時,就會引發大流行。上一次大流行發生在1968年,造成約100萬人喪生。
整理:編譯羅彥傑 資料來源:路透自由時報98.4.25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算一算!您有幾個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

據衛生署近年來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與代謝症候群之相關疾病,如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病變和高血壓等,也都在十大死因之列,且無論是標準化死亡率或相關醫療總花費皆高出惡性腫瘤,代謝症候群患者聚集數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於一身,如血脂異常、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與腹部肥胖,增加了糖尿病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率,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代謝症候群的形成機制並未完全釐清,然而,一般認為胰島素阻抗是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壓所有徵狀間的共同連結因子, 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性來自於它與第2 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子具高度關聯性,部份研究指出,患有代謝症候群之非糖尿病患者日後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率較正常人增加4 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則增加30%。
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疾病發生前的症候群聚現象,可透過適合個人的健康飲食、足夠的運動、體重控制,等必要的健康生活型態,來預防進展為慢性疾病;除了透過衛生教育增加認知、改變態度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能落實於生活中;但是飲食與運動行為的改變及維持,除了個人的毅力之外,還需要良好的支持系統。飲食是個別性,一個健康人可以透過團體性營養衛教,調整日常飲食,但大部份的疾病患者則需要個別的諮詢,代謝症候群患者亦然,而阻斷代謝症候群患者成為慢性病罹患者,有著相當大的價值。
衛生署於2006 年訂定代謝症候群中文名稱,並研訂臨床診斷準
則,且對部分指標做了修正,目前台灣的診斷標準如下:
(一)腹部肥胖:
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 ≧80 cm
(二)血壓上升:
血壓值≧130/85 mmHg
(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
男性 <40 mg/dl,女性 <50 mg/dl (四)空腹血糖值上升: 空腹血糖濃度≧100 mg/dl (五)三酸甘油酯上升: 三酸甘油酯濃度≧150 mg/dl 以上五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三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率逐年下降,體重在不知不覺中逐年上升,伴隨而來是代謝症候群發生,若是體重減輕則代謝症候群者有回轉的機會。 苗栗縣衛生局預定於苗栗市、竹南鎮、通霄鎮、苑裡鎮、銅鑼鄉、公館鄉、造橋鄉衛生所,成立衛教團體,除了苑裡鎮之外,每個衛生所,藉由測量腰圍、血壓,及抽血檢驗空腹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篩選高危險群個案,招收10~12名18-65歲代謝症候群民眾,聘請合格營養師,進行每週一次,為期三個月的衛生教育、與個別飲食諮詢活動,歡迎有意願者或機關團體與上述衛生所聯繫。算一算您有幾項危險因子?!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如何預防食用植物中天然毒素引起之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除細菌性污染及毒性物質中毒外,還有很多植物本身含有之天然毒素,而這些也是平日常見的食物,民眾如大量進食這些有毒植物或未經妥善處理即食用這些植物,可能會引致食物中毒,危害健康。
含天然毒素常見的蔬果有:例如青豆、紅腰豆、白腰豆中的植物血球凝集素;北杏、竹筍、木薯和亞麻籽所含的氰甙;馬鈴薯中的甙生物鹼及野生菇類中的毒蕈等。
食用天然植物毒素引致之食物中毒症狀:如生物鹼中毒會出現腸胃不適,腹瀉、嘔吐、嚴重腹痛、昏睡、反應冷淡、思維混亂、疲乏和視力模糊,繼而失去意識,有些甚至死亡;植物血球凝集素中毒會出現胃痛、嘔吐、腹瀉、紅血球凝集;氰化物中毒有呼吸急速、血壓下降、脈搏急速、暈眩、頭痛、胃痛、嘔吐、腹瀉、精神錯亂、神情呆滯、發紺伴有顫搐和間歇性抽搐,繼而陷入長期昏迷之症狀;另外銀杏的果實(白果)含多種植物毒素食用後也會有嘔吐、煩躁、持續或陣攣性抽搐等典型症狀。
如何避免因食用這些植物所引起中毒之方法:例如把含有氰甙毒素的食用植物切成小塊後用沸水烹煮,可降低氰化物含量,採用乾燥加熱方式或很少水份烹煮含有氰甙的植物,則須小心選擇和控制進食的份量,因有一些種類的天然毒素經過一般的配製和烹煮過程毒素仍維持不變,民眾須特別小心。
台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不購買及食用已發芽、變綠、或腐爛的馬鈴薯,因為烹煮方法不能除去甙生物鹼,也請勿在野外採摘不適合人食用的有毒野生菇類。食用含天然毒素的植物會引致食物中毒,視多個因素而定,如個人易感性和吸收程度、烹煮方法,以及植物的毒素含量,(特別是兒童和老年人)應限制進食含天然毒素食用植物的份量,並採取減低毒素含量的安全方法配製這些食物,才可安心食用。
新聞發布單位:食品藥物檢驗科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